发布时间:2024/09/23 来源:日照机场 浏览次数:1564
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感受深刻的高频词,除了“体制机制”或“体制”“机制”外,就是“体系”了,全文两万多字,“体系”一词共出现151次。
我们领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紧密联系。三次三中全会体现了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演进逻辑。同时我们还要紧密联系二十大。我们党自建立了党代表大会的全会制度以来,各次党代表大会的历次全会都是为了落实代表大会的战略部署。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第一句话就是“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
不仅如此,从一些关键词和高频词来看,也不难发现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内在联系。记得当时在深入学习二十大报告的时候,“体系”这个词的频繁使用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也做了一个统计,在报告中共出现119次。这次学习三中全会精神,我再次学习了二十大报告,并把报告和《决定》中关于“体系”的论述作了逐一对照发现,二十大在党的历史上是一次具有重大改革意义的代表大会,二十届三中全会既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一脉相承,也是对二十大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从“体系”入手把握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改革开放进行了40多年,今天的改革为什么如此强调“体系”?这实际上反映了改革深刻演进的必然要求,就是改革从最初的一事一改进入到体系化改革的新阶段,要求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整体、集成,这是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之义。
单个的关系形成系统,有秩序的系统构成体系。体系反映了事物的层次性、全面性、复杂性和深刻性,从关系入手领会三中全会精神,必然要求我们从体系着手把握三中全会精神。《决定》15个部分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全面完整而又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体系,条分缕析,层层深入,深刻理解从体系到体系,既能把握《决定》的精髓,也可识得改革的真谛。
“体系”在《决定》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一部分的第三段,在强调“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的时候,提出了6个必然要求,其中第一个必然要求是,“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正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则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还提出了到2035年所要实现的改革目标,提出了聚焦七大领域的目标,有“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有“健全国家安全体系”,有“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等等。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但改革的目标有完成时。从“体系”看改革的目标,我们要牢牢把握三个目标节点:2029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时,我们要完成《决定》中提出的300多项改革任务的目标;2035年,我们要完成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完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最大。再从“体系”看改革的目的。改革的目标不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本身也不是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决定》在讲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时,强调“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决定》专章强调“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一口气讲了18个“体系”,充分彰显了民生在《决定》中的分量、在改革中的分量。
改革与体系紧密联系是改革新征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我们领会《决定》的核心要义,把握三中全会精神,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要有强烈的“体系”意识,树立牢固的“体系”观念。
内容来源:《学习时报》2024年9月18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