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关于我们 - 公司动态
乍暖还寒,春天小心“倒春寒”

发布时间:2018/04/04   来源:11     浏览次数:1902


莫傲冬去春已来,春寒胜冬丝不衰”。前几天还是阳光和煦,“暖风熏得游人醉”,今天却又寒风袭人,“风带旧寒来”,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令人难以适应的“善变”的天气,会让人不禁想到“倒(dào)春寒”。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2月末3月初)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


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最易造成倒春寒。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带来雨雪天气。



不是所有冷空气都可以叫“倒春寒”


在一年四季中,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就是春季,这是因为春季处于大气环流从冬季往夏季过渡的时期,西风带天气系统的移速加快,所以冷暖交替的节奏也会加快,然而冷空气依旧保有一定的实力,若这种来自西北地区的间歇性冷空气南下侵袭与南方暖湿空气相持,可造成明显的降温和阴雨天气,特别是在前期出现明显回温的时候,最容易出现“倒春寒”。


所以,春季气候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乍暖还寒”。然而冷空气虽然频繁,但真正能称得上倒春寒的次数并不多,这是因为倒春寒并不只是体感上的“暖了又变冷”,还要考虑“寒”的程度和影响。


气象意义上的“倒春寒”


在气象学中,倒春寒主要是指在进入气象学意义的春天(即连续5天平均气温达到或超过10℃)以后,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下降较快,并且持续一段时间的“前暖后冷”,造成大范围农作物受冻害的天气现象或过程。





面对“倒春寒”,我们怎么做?


“倒春寒”常会使人体产生上呼吸道感染、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等诸多不适,特别是对于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以及老人,因此在早春气温快速回升的时候还是要注意适当“春捂”,注意手、口、鼻部位的保暖,避免受凉而降低免疫力,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另外,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也是应对“倒春寒”的有效措施。



农谚:“春天的天气,孩儿面”,正是说明春天天气的多变,时暖时冷。“倒春寒”发生时,可使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从而发育推迟,使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出现烂种,使已经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冻死,从而造成农作物的减产。

因此,农民朋友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抓住天气演变过程中的“冷尾暖头”抢晴播种。现阶段正值冬小麦生长阶段,更要注意加强麦田管理,在降温之前灌水,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早春对生长过旺的麦田通过镇压锄划等措施适度蹲苗抑制生长。对于受冻后的麦田,可以立即追肥浇水补救,及时中耕,保墒提湿,同时也要注意喷药预防病虫害。


(陈玉雪)

友情链接